两个月前股票配资开户流程,一辆劳斯莱斯在澳大利亚街头横冲直撞,23岁的华裔女子杨兰兰醉酒驾驶,引发严重车祸。被撞的奔驰司机重伤,网传甚至面临截肢,丧失劳动能力。
这起事件迅速登上热搜,网友炸锅:谁家姑娘这么猛?开豪车、喝大酒、撞完人还不露脸?
如今,9月26日,案件迎来第二次开庭。结果呢?杨兰兰再次成功“隐身”,法院准许她缺席,连面都没露。
唯一的新进展是:她的律师终于知道了她到底犯了哪几条。
法院首次公布四项指控:
过失驾驶致人重伤 危险驾驶致人重伤 未向警方提供驾驶人或车辆资料 拒绝接受呼吸测试好家伙,光看罪名就知这不是普通“小错”。尤其是前两条,“致人重伤”直接锁定了事故后果的严重性。无论律师多能说,想在这两项上“无罪辩护”,难度堪比让酒精从血液里倒流回去。
展开剩余78%更离谱的是后两项:撞完人,不报名字、不交信息,警察让她吹气检测,她扭头就拒绝。这一套操作下来,不是“一时糊涂”,简直是把“我有特权”写在了脸上。
最让人摸不着头脑的,是她的身份至今成谜。
23岁,开劳斯莱斯,出事不露脸,律师专业,还能连续两次缺席开庭——这背景,比悬疑剧还烧脑。普通人酒驾被抓,恨不得第一时间发朋友圈道歉求情,她倒好,全程“高冷隐身”,仿佛这场车祸只是别人的故事。
有网友调侃:“人家不是逃,是在拍《谍中谍》澳洲篇。”还有人说:“建议下次直接申请‘匿名被告’保护,顺便申请奥斯卡最佳神秘女主。”
其实,法律允许被告在特定阶段不出庭,并非无法理解。
但问题是——越是躲着不见,越容易激起公众的想象和反感。尤其是在海外,涉及华人形象的敏感事件,这种“神隐”操作,只会让舆论雪上加霜。
更讽刺的是,原本可能只是交通肇事,现在却因为“不配合调查”“拒供信息”“拒做检测”等行为,坐实了“态度恶劣”的印象。法律讲究证据,但人心讲的是态度。你越是遮遮掩掩,别人越觉得你心虚,越要扒个底朝天。
值得一提的是,她的代理律师叫John Korn,名字与几年前高云翔案的辩护律师一致。虽未证实是否同一人,但一听这配置,就知道团队不简单。
有钱请顶级律师,能争取多次缺席,还能拖慢案件进度——这背后,恐怕不只是“运气好”那么简单。
目前,第四项“不当驾驶造成人身伤害”已被撤销,剩下四项仍待审理。
而最关键的一点是:10月17日第三次开庭,杨兰兰必须亲自到场。这意味着,她的“隐身模式”即将到期,再想躲,法院也不答应了。
到那时,全澳媒体、全球网友的目光都会聚焦法庭。她到底是何方神圣?家庭背景如何?为何能在异国他乡如此“游刃有余”?这些问题,恐怕再也藏不住了。
当然,我们也要清醒:无论她是谁,法律面前,不该有“例外”。醉驾致人重伤,不是“富二代犯错”,而是刑事犯罪。再高的资源、再强的律师团,也不能改变酒精对身体的控制,更不能抹去受害者承受的痛苦。
有人心疼受害者,也有人质疑:为什么一个中国女孩在澳洲出事,国内舆论会如此关注?
答案很简单:因为我们害怕“特权思维”蔓延。怕有人以为,只要有钱有背景,就能在全球任何地方“犯了事也不用露脸”。
杨兰兰或许不知道,她现在最大的问题,早已不是那几项指控,而是公众对公平的期待正在被一点点消耗。大家不在乎她开什么车,而在乎她能不能被公正对待;不在乎她姓甚名谁,而在乎她会不会被依法审判。
最后,只想说一句:10月17日,法庭见真章。别再玩“神秘”了,该面对的,终究要面对。毕竟,法律不看脸,也不看车,只看事实和证据。
至于那些还在猜测,她“后台有多硬”的网友股票配资开户流程,也别太激动。真正的结局,不在热搜,而在判决书上。
发布于:四川省富明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